福州西禅寺:千年古禅寺 唐钟声不绝

西禅寺在高僧大安和慧稜先后住持下,香火兴旺,寺僧众多。...


福州西禅寺(图片来源:央视网)

福州西禅寺,原名长庆寺,因福州旧时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,而长庆寺在西郊,故俗称“西禅寺”。该寺位于福州西郊怡山山麓之凤尾村,福州大学南侧,为福州著名五大禅寺之一,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族重点寺院。该寺在东南亚影响很大:新加坡双林寺,马来西亚摈城双庆寺,越南南普陀寺、二府庙、观音寺等寺院,都属西禅寺下院,至今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,每年许多海外高僧信徒登临参遏,成为福州与东南亚一带文化交流的窗口。

据宋代淳熙年间梁克家《三山志》载:怡山是“飞凤落羊”的一块福地,炼丹士王霸曾在此修道,每逢饥岁,便靠卖药卖金丹换米救济穷苦百姓。后来王霸“蝉蜕而去”,羽化成仙,人们便在他的故居建祠纪念。唐贞元中,观察使李若初登城楼,见王霸住所上空有五色彩祥云汇聚,于是就在原址上建冲虚观祀之。唐懿宗咸通八年,观察使李景温延请长沙懒安禅师来此兴建佛寺,两年后寺成,名清禅寺,距今已有1130余年历史。五代闽国长兴年间(930-932),闽王王延钧更名长庆寺,寺名遂沿用至今。西禅寺在唐代最为鼎盛,在高僧大安和慧稜先后住持下,香火兴旺,寺僧众多,大安任住持时有僧三千多名,慧稜任住持时有僧1700多名。慧稜曾在法堂前后种植4株荔枝,现尚存西边一株,成为千年古物。后遭战乱,北宋初唯大殿、藏经阁、法堂、西僧堂尚存。宋仁宗天圣年间复建。景祐五年敕号“怡山长庆寺”。南宋初再遭兵燹,理宗嘉熙年间再次重修。

西禅寺在元兵攻宋中焚毁,元顺帝至正九年,僧人又重修古刹。明朝英宗正统二年,西禅寺在寺僧定心主持重修;明毅宗崇祯十年,明梁法师再次重修。不久又毁于明末兵燹。清顺治七年粤东空隐禅师来访唐代建寺的懒安禅师旧迹,福建巡远佟国鼎延请住持,捐金重建。此间空隐、继云等禅师相继住持西禅寺,对寺庙进行了维修。但同治年间,又毁于太平天国兵火,西禅寺出家的微妙禅师云游后,于同治末年回到西禅寺,经多方集资,于光绪三年至十五年主持新建了藏经阁,重建了大雄宝殿、法堂、天王殿等30多座殿堂,形成今天西禅寺的规模和格局。应部分华侨的请求,微妙禅师在寺内寄园旁修建了一座妈祖宫(又称天后宫),供奉妈祖神像。1928年,住持智水、监院证亮重修寺院,增建明园阁一座,开辟寄园和放生池。抗战中,西禅寺的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方丈室、念佛堂都毁于日军炮火,后由监院证亮、梵辉等在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越南各地的下院积极募款修复,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布局。1966年年“文革”动乱期间,西禅寺再次遭劫,佛像全部被毁,殿堂被占无余。1979年,省、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,西禅寺才得到重新开放。198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西禅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。海外华侨闻讯纷纷回国朝觐,谈禅、清禅、法禅、成雄、达贤、李光前、李成义父子,以及郑格如居士及其子郭鹤年、郭鹤举等为修复各殿堂慷慨解囊,并创建了玉佛楼,修建了报恩塔,使西禅寺的规模扩充到今日规模。

福州西禅寺(图片来源:央视网)

长庆寺1130余年间,出数位高僧:唐朝有大安和慧稜,宋代有宗元和元智,元朝有佛铿和道杰,明朝有定心、明梁、续乘、明方,清朝有空隐、继云、微妙等。

大安禅师,又称懒安,福建福清县人,据寺内保存来的唐代碑刻《塔内真身记》载,大安法师是在黄檗山出家,24岁时在浦城县乾元寺受戒,后至江西参拜百丈怀海禅师,又在湖南沩山居住30年,接任沩山密印寺住持。兴建西禅寺时,大安回到怡山,从者甚众。咸通十四年(873年),唐懿宗赐其号延圣大师,并赐紫袈裟和开元藏经给西禅寺。在大安禅师的住持下,西禅寺有僧三千人,规模宏大。大安圆寂后,谥号圆智大师,骨葬于楞伽山(今祭酒岭),塔内有唐刻《塔内真身记》石碑。1953年,《塔内真身记》出土,现这一珍贵文物珍藏在西禅寺客堂,成为研究早期西禅寺历史的珍贵史料。

慧稜法师俗姓孙,杭州盐官(今嘉兴海宁)人。在苏州通玄寺出家,曾到雪峰义存禅师门下参学三十年。后梁开平三年,任西禅寺住持,当时有僧侣1700人。慧稜曾在法堂前后种植4株荔枝,现尚存西边一株,成为千年古物。后唐长兴三年慧稜圆寂后,葬于怡山丈室后。今寺内尚存慧稜禅师纪念塔及林文盛撰写的碑记,为西禅寺重要文物古迹之一。

微妙禅师,又名耀源,福建仙游县人。他15岁在西禅寺出家,后到涌泉寺清修十年。同治末年回到西禅寺时,见殿堂废圯,大雄宝殿的三宝佛头戴斗笠以遮风蔽雨,微妙就立志要重修西禅寺。1876年,他赴京诸经,光绪皇帝赐《龙藏》一部,康熙御书《药师经》一部。随后,微妙又到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度、缅甸、菲律宾、泰国及台湾等地莫款。回国后主持新建了藏经阁,重建了大雄宝殿、法堂、天王殿等30多座殿堂,形成今天西禅寺的规模和格局。应部分华侨的请求,微妙禅师在寺内寄园旁修建了一座妈祖宫(又称天后宫),供奉妈祖神像。1928年,住持智水、监院证亮重修寺院,增建明园阁一座,开辟寄园和放生池。微妙禅师之徒贤慧、性慧在新加坡建双林寺,其规模与西禅寺略同,为海外最大寺庙。另外,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,越南普陀寺等都是西禅寺的厩院,并派僧师常住管理。西禅寺现存数座建筑物中,有不少清代台湾同胞所留的遗迹。

福州西禅寺(图片来源:央视网)

西禅寺占地100多亩,寺内有天王殿、大雄宝殿法堂、藏经阁、玉佛楼及客堂、禅堂、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8座,廊庑相通、庭院广阔、红梅翠竹、清松古荔环绕其间,十分巍峨壮观,步人大坊前,石坦广阔,佛殿斋堂在松林和荔枝树掩映下,自显园林艺术和佛地风韵。放生池的九曲桥有似江南园林格局。在拱桥上观赏景致,塔影湖光,红梅翠竹,与数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树相映,秀色宜人。

门坊名冠全国最大,坐西朝东。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:“荔树四朝传宋代,钟声千古响唐音。”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,点明“西禅寺”是唐朝的古寺。

大雄宝殿规模比鼓山涌泉寺更大,正中三尊巨佛,衬垫石雕莲花座,旁列十八罗汉,造型洒脱。屏墙后背绘有大型壁画,门外有铁塔长灯。藏经阁后新建玉佛楼,内藏华侨捐献的缅甸大玉佛两尊,一坐一卧,坐佛高2.95米,卧佛长3.7米,为全国最大的玉佛。大雄宝殿大柱刻有一副楹联:“宝刹镇怕山,溯当年初辟荆棒,七源通斗极;法轮转瀛海,喜此日重装龙象,上方钟梵迦陵。”署名“三品卿衔候补道淡水林维源敬题”。林维是清代台湾巨富,居淡水县。殿后通向法堂前庭,埕地清,花丛幽雅。右有一株荔枝树,盘根错节,高不过3米,粗于则双臂难搂,标名“宋荔古迹”,非同凡品。对峙在左侧的一株唐代慧棱禅师手植的荔枝,俗名“天洗碗”,几年前已枯毁。西禅寺以盛产良种荔枝而驰名中外。今寄园内花木似锦,有古荔枝数百余株。西禅寺荔枝,“皮光而薄,味清而甘”。

据《西禅荔枝谱》记载:荔枝“核小如丁香,亦谓之蛀核,皆小实也”,每年从小暑至末伏皆有。“怡山啖荔”成为福州人的时尚。自唐以来时人争相品评。历代文人墨客前来品荔,留下许多轶事和诗词。现在,西禅寺仍年年举办荔枝会,名人雅士在此吟诗作画。“怡山吃荔”成为韵事。放生池附近有一座明远阁,就是历代名家应邀品荔吟唱的所在。其中清代朱彝尊、吴震、查慎行等《咏荔》联吟和黄莘田的“荔支风点佛龛灯”传世,广布佳话。1937年,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啖荔后留下七绝一首,其中以“陈紫方红供大嚼,此行真为荔枝来”的名句轰动一时。西禅寺荔枝诗会形成禅地的独特文化氛围,驰名远近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首次访遏时,题咏一绝:“百柱堂空观劫后,千年象教话当时。禅师会得西来意,引向庭前看荔枝。”

福州西禅寺(图片来源:央视网)

1994年,由新加坡莲山双林寺侨僧谈禅法师募捐130万元港币建造。正中新塑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佛像,造像总高11.3米,膝间横宽4.5米,以40吨青铜铸就,为全国仅见。

新建的玉佛楼内有两尊玉雕佛像,全由海外侨胞捐赠。一在楼下,坐佛,身高2.3米,为释迎牟尼正面坐像;一在楼上卧佛,身长4米,重10吨,为释迎牟尼卧像,居全国最大的玉佛之一。新建的报恩塔塔高67米,15层。塔内设8厅,外造9廊,仿古建造8角飞檐,屹立突兀,为国内最高的石塔。塔旁新筑一座罗汉阁,塑有500罗汉,各具神态,栩栩如生。

藏经楼内藏有雪庵禅师朱底金字百寿屏,清康熙御笔的《药师经》,刺血缮写的《法华经》、《楞严经》等。寺内名胜古迹甚多,有传说梁代王霸升天之冲虚观及白龟吐泉遗址,有唐开山祖懒安禅师《塔内真身记》石碑、唐慧稜禅师塔、唐七星井、弘一大师放生池碑,历代名人如宋端明殿学士蔡襄、抗金名相李纲,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曹学全等都在此留下足迹。

相关文章